潮汐,时间计算
潮汐术语
名词 | 解释 |
---|---|
潮汐 | 海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|
平潮 | 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,海面处于停止状态 |
停潮 | 低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,海面处于停止状态 |
潮高基准面 | 计算潮高的起算面,一般即为海图深度基准面 |
潮差 | 相邻高、低潮潮高之差 |
潮流 | 伴随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方向的流动 |
潮汐成因及类型
- 潮汐,即海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的升降现象;外力是天体的引潮力,即天体的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。对潮汐影响较大的是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,其中月球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因素。
- 在一个潮汐周期(约24小时50分钟,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,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所需的时间)中,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、时刻、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,大致分为三种类型:
- 半日潮型: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低潮,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,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(6小时12.5分)。我国大多数港口为半日潮港,如厦门港、天津港、青岛港;
- 全日潮型: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。如南海汕头港、渤海秦皇岛港等,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全日潮海区;
- 混合潮型: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,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,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;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。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。如榆林港,十五天出现全日潮,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,潮差较大。
潮汐的计算
- 由于海水的涨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,因此涨退潮有规可循。我国广大渔民和海洋工作者在长期的海上实践中,根据经验总结出计算每天概略潮时的方法,即“八分算潮法”。下一天涨潮是第一天涨潮时间推迟0.8小时,即48分钟,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。
- 具体测算方法如下:
农历日期 | 涨潮时间 | 退潮时间 |
---|---|---|
农历日期小于十五 | 涨潮时间=农历日期×0.8 | 退潮时间=农历日期×0.8-6 |
农历日期大于十五 | 涨潮时间=(农历日期-15)×0.8 | 退潮时间=(农历日期-15)×0.8-6 |
- 举例:
- 农历初八:因此涨潮时间是8*0.8=6.4,也就是说潮汐时间是早上和晚上6点24分;
- 农历廿七:因此涨潮时间是(27-15)*0.8=9.6,也就是说潮汐时间是早上和晚上9点36分。
-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,相对繁琐。就是农历十五和农历三十都是12:00的水时,其他时候就都是40分钟的倍数(以初八为例:三十是12:00,初八就是8*40=320分钟,就是12:00加上320分钟,也就是5小时20分钟,就是5:20和17:20)
参考:
潮起潮落|这些潮汐知识您知道吗?